知日,一直是我们这些青年日语学习者不懈追逐的目标之一。然而,对于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知之愈深,却愈觉不足。
我眼中的日本,地狭人稠却适宜人居,源于其高覆盖率的绿化和日本国民叹为观止的环保意识;我眼中的日本,首相频换却安定平和,源于其政治家与政府官员独特的职能设计与日本国民的柔和恭顺;我眼中的日本,灾害频繁却秩序井然,源于其恭谦礼让的文化底蕴与日本优质的国民素质养成;我眼中的日本,固守传统却又勇于创新,源于日本国家及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切重视与守护、对教育及高新科技人才培养的执着与远见等。正如名作《菊与刀》所言及,日本是一个集齐了矛盾两极的复杂体,解读日本,难之又难。
经过此次为期八天的访日旅程,我对这个一衣带水却又略显隔阂的国度,有了更加明晰的切肤之感,对曾经停留于新闻报道的日本人有了更加立体的全面感知。
日本人之严谨敬业,举世闻名。无论是服务业还是教育业,无论是普通工薪阶层还是高校教师,每一个普通日本人对待工作的热诚令人感慨。导游横田女士书写的工整而又详细的日程安排注意事项;随行饭岛先生大雨滂沱中坚持不使用为访问团学生准备的雨伞却细致入微地护送我们每一程;司机先生每一句亲切的问候和炎炎酷暑中坚持穿着整齐的西装;日中友好团体的工作人员为访问期间迎来生日的团员精心准备的蛋糕与惊喜……点点滴滴映射出日本人对待工作的严谨敬业、细致入微,无一不令我折服。
日本人之友好热情,暖心惊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正处于两国建交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访日之前,心里或多或少对于中日关系之现状下日本民众对访日学生的态度有所担忧。然而八天时间穿越东京、大阪、京都、和歌山,佩戴着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的名牌,却迎来了日本民众善意的微笑与渴望交流的眼神。在京都的百年老店购物时,店员小姐亲切地送我们至店外,拉着我的手认真地说着感谢。感谢我们不远万里亲身来感知日本,感谢我们将日本的优与劣,以一己之力体味、交流、传达。
在大阪大学与中文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原川交流时,问及学习中文的契机,他说中国与日本是唇齿之交,哪有不磕磕绊绊的道理。而那些磕磕绊绊的缘由与解决之道,该是我们这代人好好思考的责任。当他腼腆地问我这个理由是不是太过简单时,我却深深地哽咽了。
在和歌山县日置川村与桥本老人闲话家常时,老人谈及子女家庭、生活琐碎,一生致力于区域社会福祉事业并荣获总理大臣赏的老太太,在88岁的高龄依旧献身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细致接待多批中国访日学生。惜别时老人说,希望2020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我能带自己的儿女再次来到日本做客,那时她还会奉上更加美味的日式料理给我。
中日两国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难解之题,但当我切身体会到日本这个国度的文明和人民的友好时,我想,作为国内日语学习的青年学者,需要秉持把握主流顾全大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民促官的原则,坚信友好相处、合作双赢,争做青年交流大使与和平友好的传播者!